電池是如何工作的
當化學反應開始時,額外的電子被釋放出來,電池即開始放電。額外電子釋放的一個例子是在鐵氧化生銹的過程中,鐵與氧氣發生反應,將電子釋放給氧氣,形成鐵的氧化物。
標準的電池構造是將兩塊化學勢不同的金屬或是化合物用一層多孔絕緣體隔開?;瘜W勢即是儲存于原子與化學鍵之間的能量,當電子能夠自由地在連接的外部設備中移動的時候,這些能量能夠傳遞給那些運動的電子。

鹽水這樣的導電液體常常被用來傳輸可溶解的離子,在反應過程中,這些離子在溶液中可以從一種金屬的表面轉移到另一種金屬的表面,我們通常稱這樣的導電液體為電解質。
在放電過程中,失去電子的金屬或化合物被稱為陽極,得到電子的金屬或化合物被稱為陰極。在外電路中,電子流從陽極流向陰極,這就是我們用以驅動電力設備的“電流”。
一次電池vs充電電池
產生電流之后,有些電池的狀態無法逆轉,我們將這種電池稱為一次電池。當反應物之一消耗殆盡,這種電池便無法再使用了。
最常見的一次電池是碳鋅電池。若電解質為堿性,這種電池能更加持久耐用。這也就是我們通常在超市購買到的堿性電池。

處理一次電池的難度在于,我們不能通過再次充電來回收利用這些電池。在電池大型化的的今天,回收利用變得愈發重要,并且頻繁地更換電池也不具備商業上的可行性。
世界上最早的充電電池之一,鎳鎘電池,同樣使用的是堿性電解質。在1989年,鎳氫電池(NiMH)被發明出來,這種電池擁有比鎳-鎘電池更長的壽命。
這一類電池對于充電過量過熱十分敏感,因此充電功率應當控制在一個最大功率之下。不過設計精巧的控制器能夠使充電速度加快,我們也就不需要為了充電苦等幾個小時了。

